聞道章第四十一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

上根上士之人,聽聞佛道,善念善行,志與道合,如失乳兒,忽遇慈母,心法契入,反聞自心,

便身體力行並落實於生活中。

此上士上根之人,乃經累世春秋.聽聞佛道,深植善根,勤耕心地,經而累聚其善因緣.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中根中士之人雖聞佛道,初有信心,唯善根植淺,心隨境轉,無明敝覆,雖知隨妄,且信且疑.

下士聞道、大笑之。

下士下根之人,只是在意功名利益,若聞佛道,認其無稽之談,時而鄙視,時而竊笑,甚而嘲諷大笑.

不笑、不足以為道。

聽聞佛道,進而從中感受並體悟其超出言語文字般的殊勝,被認為是無稽之談,並嘲諷大笑,這樣反而更能彰顯佛道之殊勝與奧妙.

阿彌陀經中亦謂: 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中.

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

所以說有前人的建言一說,明清契悟大道之人,光而不耀,大智若愚,不自以為聰明外露,能時時懺悔,

時時省心,在漸次中知圓融,心慚愧,並虛懷若谷地進而對治自我的偏見執著.

進道若退

道無進退,本來聚足,唯有體認自己的不足,謙卑學習,進即是退,退即是進,能觀自心即能海闊天空,

以期進一步明清道,體佛道.

夷道若類。

平坦寬大謂之夷, 夷道乃心與道合,平常心即是道,平等心不分別貴賤,不貢高我慢自以為了不起的心態處之,

法無定法,無有高下,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這即是大平等心,四無量心之真諦.

上德若谷。

心如太虛,如海納百川,虛懷若谷,圓融容受,謂之上德

大白若辱。

大白是指心念良善純淨,也可說是明清佛道之意,其心胸廣大,不計較得失,知一切法得成於忍,即使行善意做善行,

遭受委屈恥辱,仍安忍無住,心不動搖.

廣德若不足。

德行之廣大與可貴,在於能圓融容受,時時體認自己的不足,在謙卑學習中默默耕耘,利他助人

建德若偷。

偷:暗地裏,喻不能聲張,

行功立德,以平常心 行本份事處之,勿宣誇炫耀其善行,應無所住,猶如阿蘭若行者.

質貞若渝。

渝:變也 ,轉化,  心與道不二,其心率真誠懇樸實,出淤泥而不染著,能在面對中將生活中的種種煩惱轉化成菩提資糧

大方無隅。

隅:角落,   大方之人,無邊際,無內外,無量無邊,心包太虛,包含萬有,一即一切,

諭心與大道契合的人,有容乃大,心量廣闊,能善解,能包容,不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此謂大方

 

大器晚成。

能盛物者謂之器,

所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

要成大器,無法一蹴可幾,需經千錘百鍊,方可成大器大用之材.

如何識自本心,見自本性,

身世界有人我山,人我山中有煩惱礦,煩惱礦中有佛性寶,佛性寶中有智慧工匠.

用智慧工匠,鑿破人我山,見煩惱礦,以覺悟火烹鍊,見自金剛佛性,了然明淨.

 

大音希聲。

希乃音之微妙

最微妙圓滿的聲音是聽不到的,最微妙的聲音必須用心來聽,心靈深處 至真 至善 至美的聲音即是大道之音.

反觀自心聞自性,識自本心,見自本性,性相不二,於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

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

 

大象無形。

大象者無實無虛,無象之象,謂之大道也,大道乃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是為無狀之狀,無象之象.

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心即是道,道性即佛性,無形無象,於相離相,無住(如如不動)為體,妙有為用,

菩提佛性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道隱無名。

大道無形無象,遍周法界,包含萬有的一切,能含萬物色象,一切萬物都含藏著道性,道本無名,無相無為,

超乎語言文字,一切名言皆是假立,為開導迷人,善巧方便,令見本性,修證菩提.

 

夫惟道、善貸且成。

也只有大道以微妙善巧另萬物生生不息,大道無形無象,包含萬有,唯道由心悟,不假外求,

當學習上士上根之人,聽聞佛道,善念善行,讓心與道契合,順乎大道,同證無上菩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龍金照天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