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行天之道,猶如張弓扣弦的作用,弦拉高了就把它低一些,低了就把它高一些,拉得過強了就放鬆一些,拉得不足時就加強些。

這恰到好處理事作用,就是中道了,我們修行的目地就是能回歸自性本心,這個心,能超越有為及無為,

能超越假有,超越真空,所謂的空不異色,空即是色,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來無去,

當下這一念心,不除妄想不求真,寂然不動,了了分明,就是中道實相觀。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所謂道之自然,自有其規律,運行之妙,會自然地在平衡裡協調運作,自然會減少過多的,也自然地會補給不足的。

可是人類之道卻不是這樣,本身福慧已顯不足卻仍無止境的貪求名利,而來增加迷失本心欲求逐境之有餘現象。

不足:正知正見正念不足,行功立德不足,福慧悲智不足

奉有餘:貪嗔癡慢疑,我執偏見,不知足之欲求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耶。

 那麼,誰能夠從認識自己開始,行走在生命旅程地當下,此份狂心若歇中醒覺的生命,猶如重生般,

對生命有著全然的體悟,依此份知足與感恩的願力發心回饋社會呢?

只有心能與大道契合的人才能明瞭落實,也就是說唯有大道的力量才能做到。

因此,有道性之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此心寂然不動,了了分明,此份中道實相觀,

道法自然無為之心,三輪體空,不自恃,不居功,不彰顯示自己的賢能才智,

此份無智亦無淂之虛懷謙和自性本心,心無罣礙自然遠離顛倒夢想,

成就其般若波羅蜜,此乃中道實相之至善矣

 

善調琴弦如修行,彈曲中道心弦

 

 

佛告二十億耳:「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

佛對二十億耳說:「我現在問你,你就所知的回答即可。

二十億耳,你在俗家時,是否善於彈琴呢?」

 

答言:「如是,世尊!」

二十億耳回答:「是的,世尊。」

 

復問:「於意云何?汝彈琴時,若急其絃,得作微妙和雅音不?」

佛又問:「你彈琴時,如果琴弦太緊,能彈出好聽的聲音嗎?」

 

答言:「不也,世尊!」

二十億耳回答:「世尊,琴弦太緊,不但聲音難聽,而且弦還會斷掉。」

 

復問:「云何?若緩其絃,寧發微妙和雅音不?」

佛再問:「如果弦太鬆,聲音好不好聽呢?」

 

答言:「不也,世尊!」

二十億耳回答:「世尊,弦如果太鬆,聲音不僅不好聽,而且也彈不出聲音。」

 

復問:「云何善調琴絃,不緩不急,然後發妙和雅音不?」

佛接著問:「所謂的善調琴弦,是否不可太緊也不可太鬆,才能彈奏出微妙和雅的琴聲呢?」

 

答言:「如是,世尊!」

二十億耳再答:「是的,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太急,增其掉悔,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佛為二十億耳開示:「修行也是如此,如果把自己繃得太緊,過度精進,心中起煩惱、

生無明,就會退失菩提心;若太懈怠、太放逸,就如同琴弦太鬆一般,也會退失菩提心。

我們修行就如同彈琴一樣,要合於中道,不可太執著,也不可太放逸,要在心上用功,不可著於表相。」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作禮而去。  《雜阿含經.卷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龍金照天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