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益:增加,精進   損:減也,放下

生命中的體悟是種學習,在經歷各種現象裡的學習,也是在現實中知識的累積,在精進漸次中飽讀聖賢經典警訓,

並尊循奉行其言教與身教,藉由觀照外在境界並對應自己心念裡的空苦無常,在觀照中擴大了眼界與心地的轉化,

當透視著一切緣起現象的本質,這也就是生命的實相.

如何明清佛道真實義,就需從認識自己開始,我们慣性的念頭與習性來自於無明本識,我是誰?誰是我?

是依緣起四大 五蘊的假合,就因為我所有色受想行識,認假合為真,

心境一起二元對立的因緣境界,能緣的心與所緣的境,本識(第八阿賴耶識)立即生起了見分與相分,

第七識即將本識所變現的見分當作是我(我見),並將本識所變現的相分(我相)當作一切法真實的存在,

我執與法執就此產生,

我執一起,四惑(根本煩惱)與八大隨煩惱自然就會生起,我们將被自己見解所形成的囚牢所逮捕,

因為除了自己的見解外,我们無法聽從任何人與善解緣起現象的一切,

我们也會被因緣下所產生的現象所囚禁,因為我们被現象所對應下的執著綁住了.

所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藉由觀照外在境界並對應自己心念裡的空苦無常,藉假修真,進而放下自我與我所有的執著,

能放下我見我相,才能解脫,清淨心才能與大道相應,心染雜了即生死流轉,

所以說煩惱的根本是我執,輪迴的根本是無明.

 

第七識之恆審思量 執有我之原故,所以便引起了四惑八大與它相應。

而四惑者是我貪,我癡,我見,我慢 之心所法

而八大隨煩惱者,是不信,懈怠,放逸,惛沉,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等八個心所法與之相應而起。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有染雜作用的心識即阿賴耶識,謂第八意識,即能藏 所藏 執藏,有執受之意,如果能反觀自心,

依信起修,願力奉行,就達到心靈的淨化,所知障與煩惱障的轉化即是轉識成智,

能放下自我與我所有的執著,這才能體悟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平等心之無我智慧,

心與道合,廣大如虛空能含萬法,心體通達無滯,去來自由,一即一切,

無為之心而無所不為,即真空如如不動,妙有動用無窮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取:得到,含攝,包含萬有意

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亦增長無我智慧,然而無為之心而無所不為,

損之又損,常以無事,即是放下,將執著的我放下,心境通達猶如虛空通達,包含天下萬物色象,

卻無有一法可得,心與大道真理相應,思維空 苦 無常 無我之真理,心的安住與柔和,常樂我淨於慈悲喜捨中,

便是多份平靜自在,心量的開展,自然以寬闊的態度,容納天下萬有,這亦是大道無為之真諦.

 

及其有事,即染雜的內心,心有所得,分別妄想執著,念念著境,念念貪求,煩惱頻生,不信因果,

不知業報,不知苦無常,不知因緣生滅,以自我為中心,深化自我的觀念,讓無明習氣成為行為習慣,

以自以為是的角度想法做判斷處理事情,依循著人我對立,分別是非的二元對立,這即是妄想,

此般分別迷失亦是流浪生死的根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龍金照天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