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悶悶:靜默無言,無為而治 ,看似不做聲,無聲勝有聲   

淳淳:德行寬厚,樸實無爭 

察察: 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專在細枝末節上顯示精明,(形容其心固執分明卻不容變通)。

缺缺: 不夠 ,缺乏之意。(意指對為政者的不信任)

為政者如以正心廉明治國,靜默無言,無為而治,其人民百姓自然受到感召而德行寬厚,樸實無爭

倘若為政者只會精明察見,善於分析事項而不知其利害變通,人民百姓當難以適應時,自然會對為政者缺乏信任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耶。

倚:依靠;依隨,依和著 

伏:潛藏,潛伏

極: 兩端對應關係

在經歷了種種煩惱中亦依隨著啟發菩提的契機,所謂 失敗為成功之母,成功為失敗之始,

所以當禍害發生的時後福慶吉事亦悄然依隨依和其中,相對的在享受福報事事慶吉時,

災禍亦悄悄的依隨其中,誰能知悉其相對應的關係?它是否沒正道了嗎?

我們應當知天地萬物是無法恆常絕對矣!

天地之中並沒有絕對的福或禍與好跟壞存在,因為福禍好壞就像是一體兩面似的,

是相對裡的存在,當你有所執著分別時就會時時刻刻面臨到生滅裡的輪迴,也就是說相同類似的事件會不停的循環發生

所以說世間是在相對中呈現出沒有絕對的現象,不是執於兩邊的絕對,而是超越兩邊的對立,

道無福禍,善惡 好壞 ,智慧煩惱是玄同,同出而異名,是相續流轉之義,其性無二,即是實性,亦是道性

所謂諸行無常,國土危脆,多欲為苦,禍福無門,唯心自招,道由心悟,自心自覓,不假外求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其初發心本是依循正道,卻因不知反觀自心,且名利薰心,反而行偏詭術之邪道

本是為了行善,助人利他,本意良善,卻因貪圖名聞利養而妖言惑眾,多行邪惡怪誕淫邪..等,不正之事

天道昭然,因緣果報,且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眾生迷情迷失,善惡相續,流浪生死,因無眀無知,難以回頭,這種情況已經許久了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割:割捨,割棄,損害之意   劌:傷害  肆:放縱妄為,任意行事

所以說依循大道的聖人品行端正,正心正念,以正道為體,以圓為用,仁心仁義,同體大悲,發心誓度有緣眾生,不為一身獨求解脫,

聖人之心,廉潔清淨,般若智慧,內方外圓,有所為,有所不為,順應自然,言行舉止正心行事不會循私害民.

所謂直心即是道場,大道之心,乃正直坦蕩,坦誠無私,大直若屈,不會自我放縱妄為,而任意行事

反觀自心,漸入真道,身心靈的昇華,回歸自性光明本心,謙和圓融而不自燿自誇,明清空苦無常裡的生命本質,在學習佛道的過程中,明白自己的不足,

自己的心被甚麼綁住了,自性自渡,因我相而無相,因法執而無住生心,即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

這一切只是盡本份事,隨順因緣而已,然其無求無得之心,乃順應大道之心,了達無二之性,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佛性,亦即父母未生前之本來面目.

 

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

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自如如,

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 六祖 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龍金照天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