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湖泊大海之所以能成為眾川諸谷之匯集處,自有其虛懷若谷之量,然百川之水淨穢同聚,同歸江海,諸如此理,有為無為同歸佛性大海,

當需明清上善若水之義理,以虛懷若谷謙下之心懷,有容納之量,故匯聚眾流,而成江海,為百谷王,大道之心以利萬物而不爭,

此乃大道無為性德利他之情操,在慈悲喜捨的當下柔軟隨順,亦是心行普門之真諦矣

我們當以謙和之心來學習,那麼就能獲得更多的學識智慧,體悟佛道的浩瀚,讓心靈與物質可以在知足感恩下,

禮讚生命是如此的豐盛,從認識自己開始,承認自己的執著與情緒,理解有為法的限制,看清自我的執著,內心上法喜自然滿盈

 

感受對方的痛苦是一種祝福,因為透過痛苦的歷程,我給出我需要給出的愛,

不是因為我看到我自己,而是因為看到了她的痛苦,~亞歷山大.洛伊德~

 

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聖人乃無為玄德之完備,以謙下之心教化人民,以其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之願力心行在語默動靜中落實於日常生活中

 

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聖人雖玄德完備,卻不會刻意彰顯於外,聖人雖眼界廣闊,明清生命的本質,且往往在事前處理解決了問題,

卻如阿蘭若行者般,依無為而治柔謙中道來處理人事物的一切,眾人即是歡喜又能感受到尊重,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所謂的爭,皆來自於自我,所爭的是自我意識,比較心,有求之心,自以為是,自以為有功,自以為有行善,我們唯有放下自我,體悟無我即是不爭,

聖人之心清靜無為,不馳逐於相,不執於物,遠離顛倒夢想,此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之性德乃生而不有,

為而不恃,長而不宰,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智亦無得,心無罣礙,無罣礙故,妙湛圓寂,體用自如如,五蘊本空,

六塵非有,心如虛空,亦無虛空之量,不著空見,應用無礙,此即順乎大道反觀自心自見本心自性之不爭之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慈龍金照天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